112年國中教育會考已於5/20、5/21結束,昨天教育部舉辦出闈記者會,並邀請國中教師協助分析考題,本次考題結合時事,且生活化。
國文科
高雄市旗山國中教師丁美雪表示,今年考題結合各大議題,包含能源、性別平等、原住民、資訊…等,例如:永續住宅、建築純粹主義、布農族杵音、網路隱私守則。
新北市江翠國中教師陳恬伶則說,今年還結合美感教育,例:第36~38題考出羅浮宮〈拿破崙的加冕禮〉,考驗學生是否能靠題幹文字敘述,在腦海中構思畫面,是非常新穎的命題方式。
寫作部分,今年以「近年台灣民眾最喜愛的影劇類型」,請考生根據圖表結合自身經驗,寫出文章。
新竹市光武國中教師張蔚雯認為,此題需透過觀察、省思,精準的組織論述,結構完整連貫,加上適當的鋪陳、轉折,才能拿到高分。

英文科
新北市淡水國中教師陸韻萍分析,本次考題中第33~35題、第36~38題最具鑑別度。
第33~35題給出,後人對貝多芬名曲「給愛麗絲」的3種猜測版本,較考驗學生閱讀能力。
第36~38題討論,嬰兒對玩具的喜好與性別的關係,考生須擷取文章大意,並理解作者觀點、找出支持的證據。
不過全國試務會公告,本次英語科閱讀題本第1題一律給分!
原因為,此題與108年心測中心所公布的111年會考參考題本相同,基於公平性考量,此題一律給分,試務會也承諾未來不會再出現類似事件。

數學科
此次出現許多時事考題,例:非選擇題第1題,請考生計算COVID-19疫苗效力、比較施打不同疫苗後的感染人數,台北市北投國中教師林柏嘉說,此題考生須將情境轉化為數學問題,考驗擬定解題策略的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
今年數學也考出許多與生活相關的題目,例:第11題的咖啡攝取量、第16題的雞排可樂套餐組合、第18題的停車收費。
自然科
台北市萬華國中教師王美玲表示,此次考題中8成為圖表題,考驗「圖轉文」能力,沒有複雜計算題,並有需多生活化題目。
例:第45~46題,以台灣的風力發電機為題,讓學生了解功率係數;第40題則以「液態氮慶生派對」新聞,請學生分析新聞中意外原因是否可信。
並且考題中還有,自製運動飲料配方、白噪音、古裝劇的銀針試毒…等,都需要考生仔細閱讀題幹文字後,判斷、推理,並整合觀念,才能解答。
社會科
地理:
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科教師賈生玲提出,本次考題注重資料解讀、圖表轉譯能力,例:第28題以圖表呈現各氣象站的經緯度、高度,請考生判讀年降水量。
另,考題生活化、取材時事,例:第2題考出「幸福巴士」、第35題考出「飢餓行銷」。
公民:
高雄市路竹高中國中部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師秀玲表示,本次考題也與時事結合,例:第9題討論COVID-19,民間團體呼籲政府將逾期停留或逾期居留的外國人納入疫苗接種對象。
歷史: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科老師陳莉婷提到,往年歷史考題與較少結合時事,但今年第19題則用「霞喀羅國家步道」的介紹圖,回答當初統治者的開闢目的。
社會科補教名師 畢勝老師分析,本次素養題型的短文需要學生仔細閱讀,解題線索都藏在文章中,且選項以單一答案方式呈現,但其敘述卻是多選配對。
因此,耐心閱讀、細心作答、及平時對於事件的了解、及統合社會科就是拿高分的關鍵!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年來的國中會考、高中學測可以發現,「不再是背誦題型」!
圖表、統整表格多元,敘述偏長但生活化,須先了解題意,再透過對於該一行政機關負責職權、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自然環境特徵,去尋找對應答案。
因此畢勝老師建議,現在讀書不再是死板背誦,而是要理解前因後果,學習如何表達關鍵字句、作答想法,才有助孩子養成自主思考的能力,
此外,根據中央社報導,台中一中校長林隆諺認為,近年國中會考難易度穩定,因此今年免試最低錄取門檻與去年差不多,且林校長建議,若分數為5A以上,可以放膽選填志願。
台中女中教務主任陳鈺玟則認為,因為今年數學對某些考生來說有點難,保守預估大概92點可以錄取,陳主任也說,若分數為92分以上,可以將台中女中選為第一志願。
另附上112年國中教育會考重點行事曆,供考生參考:
5/22 |
優先免試入學開始辦理
|
5/22~5/26 |
五專優先免試入學報名
|
6/9 | 國中會考成績公布 |
6/11 |
運動績優生甄試術科檢定
|
6/15 |
五專優先免試入學放榜
|
6/19 |
各就學區優先免試入學放榜
|
6/21 |
1. 就學區免試入學名額發布
2. 會考序位區間公告
|
6/21~6/29 |
就學區免試入學志願選填
|
6/21~7/3 |
五專聯合免試入學報名
|
6/25 |
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學科測驗
|
6/26~6/30 | 藝才班志願選填 |
7/11 |
就學區免試入學、特色招生考試、藝才班放榜
|
7/12 |
1. 藝才班報到
2. 五專聯合免試入學現場登記分發報到
|
7/14 |
1. 各就學區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報到
2. 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甄審、甄試及獨招學校)報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