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不少人都計畫要去吃熱騰騰的火鍋來暖身子,紅彤彤的麻辣鍋咕嚕咕嚕,豬肉、豆皮、丸子、高麗菜通通放入。
煮熟後沾上沙茶醬,大口吃進,身心靈全方位滿足!
當然火鍋就是要配上冰涼的飲料,結尾再來個冰淇淋,經典火鍋就是要這樣吃。
但你知道在開心吃鍋的同時,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嗎?
來看看營養師如何吃火鍋,讓你冬日暖胃暖心的同時,也能保持身體健康及良好體態吧!
妙招一、清淡湯底藏風險
火鍋要吃刺激的麻辣鍋,還是清淡的昆布鍋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林昱昕營養師教你選擇健康湯底!
林昱昕營養師揭密,市售麻辣湯底每100克熱量就有650大卡,脂肪含量有66克,開心吃鍋,卻可能讓熱量和脂肪遠遠超標。小心肥胖和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找上門。
那麼,就選擇湯頭清淡的湯底,還可以喝湯呢!營養師也大喊NO!
清湯看似清淡健康,熱量低,但是隱藏了高鈉的危險,每100克就含有6122毫克鈉,已經超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日鹽分的3倍了!
而且,高敏敏營養師也在部落格提醒,煮過食材的湯底千萬不要喝,喝下一碗湯,嘗起來清淡,卻喝下了高鈉、高普林的慢性毒藥。

所以林昱昕營養師建議,湯底可以選擇蔬菜湯、柴魚昆布湯,用蔬菜熬煮湯頭能夠減低熱量及鹽分的攝取。
妙招二、醬料搭配有方法
點完火鍋,要來調製秘製醬料了。走到醬料台,沙茶醬是台灣人的最愛,濃厚油香,包裹著食材,這就是美味的關鍵。
但小心你沾的美味變成高負擔,林昱昕營養師說,1匙沙茶醬就含有146大卡,64毫克鈉,是高熱量高鹽分的危險醬料。
另外辣椒醬、豆瓣醬等常見醬料也有超高鈉含量,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的大忌!
高敏敏營養師說,曾經過同事狂沾胡麻醬,隔天痛風發作,手指頭關節腫起來,無法工作。
所以,她建議如果想要健康吃鍋,最好不要沾醬料,既能嚐到食材本身的風味,又能減少熱量攝取。
可是還是想吃重口味,該怎麼辦呢?
林昱昕營養師提出,可以將醬料改成新鮮辛香料食材,例如:生辣椒、蔥末、蒜末及蘿蔔泥,搭配少量白醋及醬油,重口味卻無負擔。
妙招三、肉類選擇排行榜
對很多饕客來說,火鍋就是要大口吃肉,雪花牛、五花肉及培根肉都是熱門選擇。
但要小心,柔軟肉質往往代表了高油脂,大口滿足後,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
所以,換成低脂肉類會更佳,例如:雞胸肉、板腱肉及里肌肉,減少油脂,帶來健康。
不過還有比低脂肉類更優質的選擇喔!
就是海鮮拼盤裡常見的草蝦、鯛魚片、花枝、蛤蜊等等,熱量及升膽固醇指數(以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計算,指數越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越大)相比於肉品都更低,最健康也最鮮甜。
妙招四、配料少吃加工食品
主食要吃白飯、烏龍麵,還是王子麵呢?這不是選擇障礙,而是,「真的都別選了吧!」
林昱昕營養師警告,麵食類會吸附大量湯汁的鹽分及脂肪,所以,改吃地瓜、芋頭、南瓜、玉米等根莖類,因為富含纖維質,可以促進腸道蠕動與改變腸內菌叢種類及數量,也能控制血糖及血膽固醇。
很多小孩或是肉食控會將蔬菜換成火鍋料,但高敏敏營養師說,吃火鍋最好還是多吃蔬菜,少吃加工食品。
火鍋料的脂肪、鈉含量都高得嚇人,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許多食品添加物,蔬菜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天然又輕盈。
另外,火鍋就是要吃超吸湯的豆皮和豆腐啊!但吸汁的百頁豆腐、凍豆腐,也吸了高鹽、高普林。
還有,油豆腐、炸豆皮經過油炸,也是地雷食材!
所以林昱昕營養師建議,可以吃傳統豆腐、傳統豆干,鈣質高,又不易吸收熱量和鈉。
火鍋吃完後,當然是要來幾球冰淇淋啊!
但是冰淇淋也有大量脂肪和精緻糖,如果改成水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促進腸胃消化,減少飽餐一頓後的負擔。
天氣寒冷,想大吃火鍋暖身,但湯底、配料、飯後甜點都要注意熱量、脂肪、鈉含量的攝取,多吃天然食材,少吃加工食品,聰明選擇,才能在冬日進補的同時,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