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這麼沒用啊?真後悔生下你!」
「別人都可以,為什麼就你不行?」
「這麼笨,以後找不到工作啦!」
「你出去不要說我是你爸媽!」
「你給我注意一點,信不信我一巴掌過去?」
看到以上的話,你的心情如何呢?是不是感覺很受傷?很委屈?
覺得自己真的好像就是這麼爛?覺得好像會變成一輩子的陰影?
這樣的話,其實被叫做「言語暴力」。
根據兒福聯盟2019年的調查,有3成的國高中生、7成的成人表示,在未成年時,曾經受過爸媽的言語暴力,至今無法釋懷。
爸媽無意,孩子有心
一想到言語暴力,我們通常會想到謾罵、貶低、恐嚇的話,但其實,言語暴力的範疇比你想的,還要更廣。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趙舒禾曾接受親子天下採訪,列出以下4項你必須要小心的言語暴力種類!
.冷嘲熱諷:故意挖苦孩子,例如:當孩子想慶祝考了90分,你說「考這一點分數就開心了喔?」
.耳語:故意在孩子旁邊有意無意地批評,例如:跟朋友聊天時,故意在孩子面前說:「你們家小孩真乖,不像我家的,很皮。」
.影射:將孩子以他人做為比喻,例如:媽媽剛跟爸爸吵架,看到孩子做錯事就說「某人就跟他爸爸一樣笨啦。」
.嘲笑:大人覺得沒什麼的玩笑,對孩子來說卻很有什麼,例如:特別拿辣椒給孩子,開玩笑說「要不要吃這個?啊~我忘了你不能吃~」
你可能會想,那我生氣的時候,就不要回應他,是不是就不算言語暴力了?也算。
當孩子想要聊天、互動,有些爸媽會故意不說話、面無表情,甚至以兇狠、看不起的眼神回應孩子,「不說話」也是言語暴力的範疇之一。
一句話的殺傷力
我們剛剛了解到,隨口一句的玩笑話、情緒上來的一句氣話、一個冷漠的眼神,都算是言語暴力。
而既然是暴力,就一定會產生傷害,但你知道嗎?
根據研究,言語暴力的傷害比體罰還要來得更嚴重喔!
.腦部損害:受到言語暴力的孩子,腦中負責整合訊息、情緒的部位都會受損,壓力荷爾蒙過度分泌,導致負責調節恐懼、焦慮的海馬迴、杏仁核必須隨時反應,造成孩子一遇到情緒問題,就會下意識產生劇烈情緒反應、暴力行為等等。
.自我認同降低:孩子長期被言語拒絕、攻擊,會變得沒有自信心、低自尊、自我效能低(覺得自己達成目標的能力的信念)、覺得自己不值得接受別人的好,連帶影響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還會影響未來伴侶關係!
.身心疾病問題:因為腦部、心靈已經被傷害了,所以孩子可能養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嚴重還會有失眠、憂鬱症、焦慮症、暴力行為、自殺自傷行為。
這些傷痛,都是很難康復的,有的人一生都走不出這些陰影,還有人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疼痛經驗,完全複製給自己的孩子,就這樣,言語暴力像詛咒一樣,在整個家族間流傳。
愛他就要罵他?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雖然我知道言語暴力會造成嚴重傷害,我也不想傷害孩子,「可是不罵就不會長記性啊!」
但罵了,孩子真的就會改進嗎?
以下是兒福聯盟2019年的調查,言語暴力教育後,孩子的想法、情緒、感受:

(製圖:Elaine)
可以發現,孩子被罵之後,會改進的比例很低;相反地,生氣、不服氣、想報復,甚至想用不健康的方式發洩的比例非常高。
也就是說,言語暴力不僅不會達成教育目的,還會造成反效果。
網路上,也有很多曾經的言語暴力受害者說,直到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和爸媽間還是有一道鴻溝。
所以,罵孩子只能讓爸媽發洩一時情緒,孩子卻累積了長期情緒。
或許,你還是會想,「我也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啊,我就好好的,這些傷害會不會太誇張啊?」
那我們來看個影片,實際感受一下。
連大人都無法承受的言語,孩子都默默地放進心裡了。
兒福聯盟–【橘絲帶】情緒怒罵 傷害孩子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