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帶孩子拜訪親戚們,常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可能三叔公二姨婆逗一下、摸一下孩子,結果孩子馬上逃跑、甚至大哭,是不是讓爸媽覺得好沒面子?
或許孩子不是沒禮貌,而是很有壓力!
久久見一次面的親戚們,對孩子來說有點陌生,那要怎麼樣短時間建立感情,讓大人小孩都愉快?
以下告訴爸爸媽媽們5個地雷,可以事先轉發給所~有的親戚,避免踩雷,跟孩子一起在親戚面前刷個好感吧!
不用強迫孩子打招呼

做爸媽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禮貌」,最好一見到各位叔叔阿姨,就用全宇宙都能聽到的音量大聲問好,也希望孩子能夠活潑積極一點。
但是,你知道嗎?面對一年只見到一次、超級熱絡的親戚們,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害羞、怕生、不知所措,難免就會被貼上「這個小孩就是看到人都不會叫啦~」
所以,身為爸媽,我們要做的不是當眾叫孩子「卡大聲一點!」而是「同理孩子的感受」。
我們可以事先跟孩子介紹等下會見到的親戚該如何稱呼、跟孩子有什麼關係,然後主動跟孩子說:「來跟叔叔問好~」
如果孩子比較怕生,還是不太敢叫、或聲音比較小聲,我們可以幫孩子緩頰說:「他可能比較害羞,還沒準備好☺️。」
之後,可以當起孩子與親戚間的橋樑,引導孩子與親戚互動、熟悉。
回家前,再引導孩子:「我們跟叔叔說拜拜~」
給孩子多一點時間,他絕對不是故意沒禮貌的!
尊重孩子的身體

叔叔阿姨們見到可愛的小朋友,難免想衝上去,上手摸一下。
但這樣可能會讓孩子更加抗拒。
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身體,不要隨意摸臉、摸頭等等。
不用羞辱的方式比較孩子

多數的爸媽都希望孩子是家族裡最厲害、最聰明的那個吧?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堪稱算術神童、英文母語人士等級,難免會拿來跟自家孩子比較、貶低孩子。
但這樣的「羞辱式比較」會讓孩子漸漸失去自信心!
對於天才、神童,我們也就給予適度稱讚就好了,不要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步調,尊重,並適當給予鼓勵、信心,才能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不要故意捉弄孩子

除了上圖,有些親戚會想「逗孩子」,覺得孩子的反應很可愛,可能還會說:「把餅乾給叔叔好不好?你不要這麼小氣啊~」「你說句好聽話,不然我不會把餅乾給你喔~」
大人覺得好玩、有趣,但小心逗過頭,會給孩子壓力、陰影喔!
孩子還無法分辨玩笑與真話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所以當我們說「爸媽不要你了」會引起孩子的不安及焦慮。
開玩笑說孩子小氣、沒禮貌,或是強迫跟孩子條件交換,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敢社交,也會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逗孩子時,以讓孩子「產生正向情緒」為主,考慮孩子的理解與接受能力,讓孩子開心最重要!
如果遇到愛捉弄孩子的親戚,爸媽可以禮貌制止,並帶孩子遠離現場,及安撫情緒,私下跟親戚溝通。
不要強迫孩子表演

孩子在家喜歡跳舞或秀出才藝,但是,到了親戚面前可不一定喜歡喔!
親戚們大力地慫恿、起鬨,我們或許認為小孩表演一下又沒什麼,卻忽略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被強迫的心理壓力。
至於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發生:「你是英文系啊?那你來幫我翻譯一下?」
這樣的要求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壓力,不受尊重,所以大人們也要看懂進退。
尊重孩子的意願,可以鼓勵孩子多表現,但不強迫。
聽起來好像眉眉角角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同理」,難得帶孩子與親戚見面,就以舒服輕鬆的氣氛度過吧!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