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發現小嬰兒有陣子,看到什麼,就往嘴裡塞,家裡的玩具、書、他自己的小手,全部都沾滿口水和印滿齒痕。這時候爸媽一定會罵:「髒髒!不要放嘴巴!」但你知道為什麼小嬰兒這麼喜歡什麼都放嘴巴嗎?看完這篇文章,新手爸媽們或許可以對寶貝稍微放心一點了。
「放嘴巴」是人生必經之路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提出「性心理發展期(Psychosexual Development)」,他認為人是受性慾驅使的,並將人的發展分為五個時期,其中剛出生到18個月內的小嬰兒正處於「口腔期」,這時候不管拿什麼東西放到他們嘴邊,就會本能地張開嘴,他們藉由吸吮、咀嚼、吞嚥等口腔動作「獲得滿足」,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
如果我們過早制止、或是沒有讓孩子充分獲得滿足,就會產生「固著(fixing)」,會造成孩子長大後,常咬指甲、咬吸管、貪吃,嚴重會有酗酒、抽菸行為,性格上也會變得悲觀、依賴、潔癖。口腔期也有助於舌頭、下巴、咬合功能發展,所以如果口腔期不滿足,就會影響語言功能。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就讓他咬吧!
放嘴巴就是很髒啊,該怎麼辦?
雖然我們知道當孩子又把玩具放嘴巴的時候,不用那麼擔心了,但爸媽擔心的另一件事還沒被解決,「玩具很小又很髒,危險又不衛生耶!」
既然我們無法阻止孩子的口腔期,那我們就要篩選他放嘴巴的物品、品質!
在選擇玩具方面,要注意大小、軟硬度、清潔,建議可以選擇較大、沒有小零件、材質軟、不含塑化劑、安全檢驗合格的玩具,爸媽也要時刻注意孩子拿在手上的玩具,以免吃到不及格的物品。
如果孩子不小心拿起或吃到危險物品,可以用溫和的語氣跟他交換,例如:「這個很危險,不可以放嘴巴,我用這個跟你交換好不好?」
還有如果孩子常把手腳放嘴巴,爸媽記得,要經常注意手腳的清潔,也要注意手腳上有沒有傷口,以免被口水感染。已經開始長牙的孩子,就要注意嬌嫩的皮膚會不會被牙齒咬破。如果不想讓孩子吃手腳,就可以用玩具、奶嘴、磨牙餅、水果替換。
大孩子不能再放嘴巴了
前段說到,口腔期的時間是0~18個月內,如果孩子已經超過2歲都還習慣吃手手、咬玩具,是不是要制止呢?答案是,要的。
我們可以在孩子即將要把手腳、玩具放嘴巴的時候,用水果、磨牙餅、蒟蒻、較硬的牛奶棒替換,並且用溫和委婉的方式制止,例如:「玩具髒髒,我用水果跟你交換好不好?」「你已經長大了,不可以再放嘴巴囉~」
如果孩子一直沒辦法脫離口腔期,或是本來已經脫離,卻又開始「找回習慣」了,那麼爸媽就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與外界的互動狀況,也可以尋求兒童精神科醫生的協助喔!
孩子總把玩具放嘴巴不是壞習慣,反而是他認識世界的第一步,爸媽只要時常注意安全,從旁引導,就能培養出一個好奇心滿滿、獨立、大方的孩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