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聽過師長說,要在安靜的地方讀書,最好是書房、圖書館,但相信很多人的經驗是,已經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了,但什麼東西都讀不進去,或是跟著人家在安靜的地方學習,反而安靜到讀不下去。
到底要在怎樣的讀書環境,才能高效率學習呢?讓心理學家告訴你。
熟悉的場所最對味
心理學家Godden和Baddeley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們找來了一群「潛水員」做單字記憶實驗, 沒錯,就是潛水員。
他們把潛水員分成兩組:在水裡學習單字、在岸上學習單字,每組內再分成2組:在水裡回憶、在岸上回憶,總共有4組。
結果發現「在岸上學習,在岸上回憶」、「在水裡學習、在水裡回憶」的得分較高,這是「情境依賴記憶」的緣故。
想想你是不是很常在考試的時候,腦中會突然響起讀書時聽的場景、聲音?
這是因為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會連帶著周遭訊息也一起記進腦子,如果當學習環境和記憶環境相同時,有助於大腦「提取記憶」。
所以,師長常叫你放學後留下來在教室晚自習,甚至在考場教室讀書,成績會比較高喔!
安靜自習室 vs. 速食店、咖啡廳
很多爸媽為了給孩子打造一個絕佳的讀書環境,讓孩子在超安靜的自習室讀書,雖然有些孩子的確因此能靜下心讀書。
但對另外一部份孩子來說,一點聲音都沒有的讀書環境反而是一種折磨喔!
心理學家將人分成兩種不同特質:內傾(introvert)、外傾(extravert),內傾人比較安靜、喜歡獨處、敏感;反之,外傾人隨時都活力滿滿、較不敏感。
許多研究針對這兩種人實驗,發現因為內傾人對刺激較敏感,所以他們喜歡安靜、獨立的讀書環境,在吵雜的環境下會容易分心、學習表現變差。
而外傾人對刺激較不敏感,所以叫他們在超級安靜的環境,好好坐著讀書,他們的學習表現反而會下降,相反地,要是在有點交談聲的咖啡廳、討論區讀書的話,學習表現會上升。
要不要來點背景音?
讀書時聽音樂也是同個道理,心理學家發現,內傾人在吵雜的背景音下讀書,成績會變差,同樣地,外傾人在輕柔的背景音下讀書,成績也會變差。
所以下次可以去圖書館觀察,是不是有些人必須要戴耳機才能讀書,而有些人需要絕對安靜的環境。
看完是不是有點打破你的認知?原來就是有些人在速食店也能讀得下去,有些人讀書必備耳機,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
Godden, D. R., & Baddeley, A. D. 1975. “Context‐dependent memory in two natural environments: On land and under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