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號,國際不打小孩日 不小心動手處罰打罵了孩子,事過境遷又後悔不已😥?
面對孩子屢勸不聽,除了使出武力鎮壓,還能怎麼辦呢😟?
讓親子森活陪著爸媽,從4/30號 國際不打小孩日開始「邀請你試試看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
親子情緒急救五步驟:🎯 停止體罰🎯 看見需求🎯 聽懂對方🎯 說出心聲🎯 愛好愛滿
1.停止體罰–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會被體罰打壞
體罰會讓大腦中掌管控制情感以及抑制行動力的部分縮小,在學習掌控情緒的部分也會因為而慢慢退化。
2.看見需求–孩子行為背後都隱含著某種需求,越過行為表象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例如:當孩子玩了一整天,明明才說肚子餓就不肯吃飯,又哭又鬧,到最後大人也受不了失控打了孩子,最後又是一陣混亂收場。
其實孩子是因為玩得太累了,全身無法放鬆感到緊繃,就像我們工作了一整天,明明很累卻無法入睡一樣,當大人理解孩子的感受,就能很自然地同理他,而被同裡的孩子也會慢慢的冷靜下來。
3.聽懂對方–當我們真心想要懂小孩,心裡會想著「你怎麼了呢?」而不是「你為什麼這樣!」
孩子通常都有敏銳的觀察力,但卻沒有優秀的理解力,面對孩子的口出惡言或是態度不佳,其實不用過於在意,因為大多時候連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或是這個舉動代表什麼,所以當面對一個失控中的孩子,淡化他的行為才能不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
4.說出心聲–爸媽要以「如實說出擔心」取代責罵,雙方才不會只停留在表面的爭執。
孩子們在家玩追逐跑跳的遊戲,在沙發和桌子上跳上跳下,爸爸媽媽看到馬上大聲喝斥並處罰孩子們,孩子們因為遊戲被中止且被處罰而大聲反抗,這時該怎麼辦呢?
●.理解孩子的狀態+諒解自己的狀態
孩子們的視角往往都從遊戲出發,沒有考量到安全
爸爸媽媽則是擔心孩子受傷、擔心鄰居抗議噪音、家具被破壞等等
●.分享自己的感覺+分析可能狀況+討論解決方法
爸爸媽媽看你們跳上跳下玩得很開心,但是爸爸媽媽很擔心你們會因為這樣受傷,從高的地方掉下來可能會骨折、摔斷牙齒;跑來跑去的聲音也可能讓鄰居不太舒服,我們可以一起來說說,在家玩的時候有什麼遊戲不會受傷,也不會吵到別人吧!
5.愛好愛滿–不打不罵並非只是希望爸媽管好自己的手或嘴,關鍵在於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請爸媽要好好愛自己。
育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習慣非常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當然也包含孩子的負面情緒,適時的放鬆和休息,也是親子關係中重要的一環,愛好愛滿也要好好愛自己唷
參考資料:https://hef.org.tw/430-international-spankout-day/
#禁止體罰 #打罵教育 #親子教養 #親子關係 #育兒 #育兒生活 #育兒日常 #父母 #正向教養 #學齡前 #陪伴 #心理學 #情緒 #認知發展 #情緒發展 #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