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2日,在中興新村的親情園草原,將有一場「小手作市集」,當天有許多藝術創作攤位及活動,讓親子一起挑選乾燥花束、捏陶土、製作空氣鳳梨…等等,還可以看到混學團的孩子,親自擔任小小攤主。
綠草原、小攤主、各種遊戲,大人小孩輕鬆愉快玩在一起,爸爸媽媽你們報名了嗎?
這場以親子、美感生活為主的市集,由台中美術工作室「小手藝術」主辦,他們希望藉由市集活動,能讓孩子練習自己當老闆來交換禮物、面對面與人溝通的技巧。

而「培養獨立探索的能力」正是小手藝術的目標。
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思考
小手藝術是由兩位畢業於台中教育大學的老師–擅長平面美術的Emma老師、擅長立體美術的小鐵老師所創立。
兩位老師曾在小學、兒童美術補習班、設計公司、藝術家工作室累積經驗。
因為想有個能高度自由創造的空間,以實現有趣想法,並且能讓2歲~100歲都能進入藝術的天地,所以,在2019年創立了小手藝術。

這股精神,在一踏入小手藝術就感受到了。
毫不誇張地說,兩層樓的所有家具,包含:桌子、櫃子、流理台…等等,都是小鐵老師思考「如果我是小朋友」,會有什麼樣的需求,辛苦量尺寸,自己釘上去的!
所有的桌子都自帶輪子,方便依據課程不同,把桌子升高、搬開,來變化場地型態。


就連洗手台,也是特別為小小孩量身訂製,孩子也說,洗手台就是他們的秘密基地!
為了他們的可愛幻想,老師們還特別調節出水量,讓小朋友能「洗久一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藝術家
除了在設備上貼合孩子的需求,小手藝術非常尊重孩子的創作理念。
小鐵老師說,曾經有孩子拿著一張紙,想要做樹,但他並不想要平面的樹,想要立體的。
所以老師就引導他,有卡榫、揉捏紙張、摺紙等各種辦法,讓孩子自己發現:「哇!原來平面的紙也能變成立體的耶!」
因此,Emma老師說,「我們上課時,只會動一張嘴,手都是背後面。」
孩子自己探索、解決問題,才能從中取得滿滿成就感,老師的角色就是從旁引導。

藝術就是要「允許失敗」
說到老師的角色,小鐵老師拋出了一句很重要的想法:「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失敗也沒關係。」
曾經有一堂水彩課,孩子畫一畫,紙就破了!結果作品通通「畫在桌上」!
爸媽來接孩子時,老師拿出畫在桌上的作品照片,跟爸媽解釋今天為什麼失敗了。
還好,家長都非常認同他們的教育理念,欣然接受,今天不會有作品能帶回家。
小鐵老師說,透過這次經驗,孩子就能知道,下次畫水彩時,水不要放太多。
「接受失敗」,並從中學習,是現在孩子缺少,卻必需的能力。
這個能力,能讓孩子勇於涉略不同領域,也能有更多自信、包容心、同理心。
而藉由一次次的失敗,孩子學到什麼呢?
每次錯誤都是進步的動力,培養「接受失敗」的能力,也就是挫折忍受度。
當年把紙畫破的孩子,現在已經進階到可以畫出超高水平的作品了呢!


小鐵老師和Emma老師說,來小手藝術目的就是要「認識自己」。
每堂課都會提供3~4種媒材,課程也很多元,孩子可以多方嘗試,累積成功與失敗經驗。
這樣一來,孩子能知道自己擅長、不擅長什麼,也能在接觸陌生領域時,引用先前的經驗來達成目標。

孩子的避風港
小手藝術的老師們尊重、了解孩子,因此成為孩子的秘密朋友,Emma老師笑著說,「他們都會偷偷跟我們講好多悄悄話~」
因為對畫室有感情,孩子會自動自發幫忙維護環境整潔,甚至還想留下來幫老師打掃、刷油漆呢!
就連家長也常常在下課後和老師聊天聊到忘我,畫室舉辦的各種活動,爸媽們也會跟緊緊,當志工支持老師!

小手藝術還有特色課程「烘焙課」,讓孩子從0開始,一步一步做出好吃的甜點。
烘焙老師本身是小手藝術的家長,從聊天中得知,許多媽媽想教親子烘焙,礙於在家裡烘焙,往往都是一場大災難,所以與畫室合作開了「不怕災難」的烘焙課。
因為自己就是媽媽,所以更能知道如何安全引導,孩子看到自己親手做出的甜點,都覺得超有成就感!

走出舒適圈
為了能讓孩子接觸更多元的藝術內容,小手藝術走出教室,舉辦親職講座、親子日、小手作市集,也到各圖書館、美術館戶外教學。


小手藝術希望藉由活動,讓孩子有個笑容滿滿的回憶,也能從中學習藝術之外的能力,例如:4月將舉辦的小手作市集,混學團孩子自辦攤位,從攤位動線、販賣的商品,都由孩子獨立發想、溝通,老師只負責確認是否可行。
小手藝術一直希望,透過藝術培養,能讓孩子充分知道自身所愛的,並堅持地執行下去,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膽怯,而錯過成長的機會。
小手藝術課程➡️小手藝術 – 親子森活 (formomrest.tw)
小手藝術臉書➡️小手藝術 | Facebook
小手作市集➡️小手作市集 | Taichung | Facebook